为什么新冠放开后经济反而会下滑?
最近经济感觉是这几年最差的了,我表弟出来做暑假工居然8.5块一个小时,属实把我吓到了,市面上深圳的普工劳动力现在16块,我记得17年时候就16块了 前两年25...
- 46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因为2019年经济已经开始出问题了,新冠反而掩盖了问题,甚至给了中国一些逆转的机会。
当然最终机会也没抓住,甚至在操作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果,再叠加之前的问题一个没解决一起炸了。
编辑于 2023-07-15 07:2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空灵 - 15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经济发展本质是个信任问题。
你权力无序扩张,侵蚀了信任。一会把一个行业打残,一会入股民营企业,一会把个人的隐私、权利放在脚下摩擦。结果就是人人自危,人人没有安全感。
疫情不是问题,封控才是问题,让更多人见识了权力的可怕。本就脆弱的信任基础,彻底完蛋。
不对权力进行限制,别想着经济能怎么样。
发布于 2023-07-15 08:4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命运规划师 - 13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大家说来说去都不敢说的太直接。越南执行了40来年的经济第一位,外向型经济。主要就是靠人缘给大家提供些方便,赚点辛苦钱。自己家呢修修房子当个地主。
15年一个东西里加了几条内容。注定了经济可能不是第一位了。那几年的一些行动,让沙文主义开始抬头。这些都是为后面的一些修改法律做了铺垫。从前辈的集体变成了个体。在沙文主义的路线上经济要让步。好巧不巧这个时候外界大家伙都不行了。曾经是可以存在长老内讲不同的话求同存异。环境的变化导致很多异乡人回家了。
口罩的到来只是检验了前几年的一些成功。但是在选择了一些东西以后就要放弃一些以前的东西。曾经的好朋友或者脸熟可能会变得陌生。在相处中又缺少了一些智慧。正好也遇到对方长老也不是那么智慧。
经济上开始搞集团,把之前的一些成分排除出去。虽然这些成分中也有不少利己的隔壁老王。于是就成了你十年寒窗又怎么样,没有了新鲜血液。什么事情都是风风火火,在体育运动下。大家都是做就完了。今天往东走走,明天往西走走。有些王炸的牌拿出来明牌打。处处被人盯,日子难受。狗一狗的老办法失效了。然后每年新的螺丝也到不到自己的位置。逐渐的我爱我的盛世成了一种生意。到了此刻已经是书越写越多,愿意静下来看的人呢越来越少。不过过去有几个字我觉得还是别忘记了,虽然很久没人提了。
讲个题外话,看了这么多回答。想起来曾经的老师和咱闲扯的时候说过一句话。40岁以前要戒色,40岁以后要戒名。当初不懂现在可能懂了。扣帽子别来了,不值50w。本人也从来不参加团建活动。我就一蝼蚁,随便乱讲的。其实我希望许多年后回头来看自己是错的。但愿接下来是盛世,哪怕做个盛世蝼蚁也行啊。混口饭吃。对了我的保险身份一栏我记得没错写的是,工人。
发布于 2023-07-14 23:21・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阿里嘉 - 13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因为出口被别的国家针对了,为什么会被针对墙内的人总有一天会知道的,中国真正发展起来也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成了世界工厂,外贸受阻,国内打价格战,房价泡沫,油价偏高,物流成本等都增高,百姓没钱,就会限制自己的消费,所以好多人收入都会减少
发布于 2023-07-14 00:37・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诚信小游戏 - 8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若望John - 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家附近有个人,模模糊糊听说他以前精神有点问题,但是已经治好了,所以我也没放在心上。谁想到有一天他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突然开始拿刀砍人,我赶紧躲屋里才逃过一劫。他砍人砍了三天才被几个胆大的邻居合力摁住。然后几个人强行给他喂了点药,总算是正常了一点,至少不砍人了。
大伙就奇怪啊,说这疯子不是已经好了吗,怎么又发病。后来查资料发现,他可不是“精神有点问题”那么简单,他早几十年前发病的时候可是砍死了好几个人。而且这次砍人之前他就已经有很多行为不正常了,只是当时没人放心上。
邻居们找精神病院,精神病院却一口咬定这人已经好了,压根不管这茬事。大伙一点办法都没有,有钱的都把房子卖了搬到别的小区,就剩下我们这些没钱的整天心惊胆战,生怕他什么时候再发病。天天担惊受怕的,邻居们班也上不踏实,以至于我们小区周围的公司效益都受影响了,跌得那叫一个惨。
大伙都知道全是因为这疯子,但是没一个人敢直说。第一疯子杀人不犯法,你惹不起他。第二你说话难听了他更容易发病,所以只能好声好气地哄着。唉,这都什么破事啊!
编辑于 2023-07-15 10:27・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七亢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湖人赢了勇士,詹姆斯真的觉着自己又能雄起了。
结果下一轮就被约基奇教做人,四比零把你横扫出局。
湖人的汉姆教练就是个傻鸟,不管掘金什么阵容,他就是坚持上三后卫。
我看安东尼戴维斯也不是什么好鸟,表面上支持詹姆斯,实则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肯定没少和詹姆斯唱反调。
当然,错不在詹姆斯。
詹皇的本意是好的,都怪拉塞尔、汉姆和坐板凳的班巴执行坏了。
我看湖人队的那群记者也很可疑,建议好好查查他们的成分,肯定很多人收了马龙教练的50万。
建议詹皇出手整治湖人管理层,记者和助教,必须是土生土长的阿克伦人,保证紫金血统的纯正。
心疼特里斯坦汤普森,詹皇和阿隆戈登起冲突时,特里斯坦第一个站出来维护詹皇。
现在只有詹姆斯能拯救湖人了。
里弗斯和八村磊,现在没拿到大合同,千万不要着急。詹皇的棋很大,你俩先忍一忍。
三十年之内,詹皇一定会再给湖人带来一座总冠军。
詹姆斯已经规划好了湖人未来三十年的霸业。
编辑于 2023-07-15 10:32・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马飞飞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杨泽人 - 646 个点赞 👍
看到这样的问题,我一时之间也语塞了,手指停留在键盘良久却不知道如何谈起。
我的年轻朋友啊,你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但知道了以后,你可能会更痛苦,你又将怎么面对?
为什么开放后经济会下滑,很大程度上是过去埋下的地雷现在引爆了。
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拿教育,房地产,对外贸易为例。
首先是教育,这几十年的教育中,不断地宣扬读书改变命运的论调,不断地贬低劳动工人的言论,即便别人体力劳动月薪上万也比不上人白领坐办公室工资五千,宣传这种畸形的价值观代价就是白领岗位有限,然后一群人去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并不是这些岗位有多好,而是你们从小就接受了这种畸形扭曲的价值观。
当我们教育系统里面就开始培育畸形扭曲的价值观的时候,经济发展上已经就有一点隐患了,当读书改变命运这样的论调喧嚣甚上,成为主流的时候,你们所有人就被裹挟其中,成为时代洪流的牺牲品了。
宣扬读书宿命论,让教育行业蒸蒸日上,你们的父母将钱花在这上面,短时间内就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和资金回笼,而你们父母的血汗钱就成为了他们用来扩招发展投资的资金,成为了经济发展和就业数据上面的指标。教育行业的规模愈来愈大,不断地提供就业和经济。一旦这个行业的岗位供给不足,没法让接受了高质量的大学生人才提供体面岗位,就等于暴雷,让所有的人都不舒服。
于是产生了官方所说,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学孔乙己,要脱下长衫用汗水干活,日子才会越来越甜。说到底,就是要你们为读书宿命论的结果买单。当年骗你们交钱去上学,让你们父母几十年的血汗钱供出一张高学历文凭证书和骄傲的文人风骨,让你们去卷办公室岗位。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又让你们脱去学历的长衫,让你们从事低端的劳动工作,这是让你们像块砖一样随意丢弃,把你们当猴耍。
但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我们国家的产业升级需要你们,十多年前的我们,始终以中低端制造为主,大量的劳动工人在伸手不见未来的重复生活中,因为扭曲的教育价值观,工人的地位低下,但凡接受了高等教育都希望坐在办公室坐白领,自然而然地就导致现在的制造业劳动工人短缺,但办公室白领岗位过少,现在所谓的就业困难就是白领岗位饱和,大家都不能去当白领,又看不上从事低端劳动的工人,只能选择失业了。
但就是你们脱下了学历的长衫又能怎么样呢?
指望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赚够安居乐业的一套房和生活费吗?十多年兴盛蓬勃发展的房地产,是你们脱下学历长衫,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劳动就能奢想的吗?
明明已经价格离谱的房子,居然还能连连上涨,这个明显是有人在做幕后推手。这个推手实际上就是地方。
地方财政全靠卖土地去换钱,捆绑了教育资格与落户资格,又逼得人们不得不买,然后推动经济发展,这种诡异的财政模式也就导致房价不可以跌。因为一旦房价下降,会影响到土地的价格,土地价格下降会导致地方财政破产。
这本身就不是一条可以持续运作的道路,过高的房价与教育成本,成为当代人挥之不去的阴霾,,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生,不买,生育率,结婚率越来越难看。依赖人口的房地产自然只能开始走向衰退。
当人口生育率,结婚率都走低的时候,你还怎么指望教育行业,房地产扩招发展投资保障就业?就业形势自然会变得很艰难。尤其是到了最近几年,你也知道,基本上人家也不是傻子了,对吧,你不掌握生产资料,你的孩子终究只能在工地里打工,有学历想要往上走,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同样看不到什么希望,再加上疫情的原因,使得本来就不乐观的经济发展变得一下子就直接炸开了。但是就算没有疫情,就算没有任何影响,最多也就是晚个一两年,早晚还是要炸开的,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泡沫。对吧,传下来传到最后肯定是传不下去的。
天天鼓励99%的穷人去消费,搞什么消费满200减5元的消费劵,然后去拉台就业形势,提高经济发展,他们到底知不知道的是国内的这个财产分布是什么样的?
99%的财富集中在1%的富人手里,剩下1%的财富在99%的穷人手里。
所以提高个人税的所得征收点。你可以去看一下官方的统计,可以说稍微提高一点点,也不过就是从5000块开始。一下子全国至少有一半的人不用缴税了。不要相信网上说的人均工资1万+,纯粹扯淡。就说这个官方的数据,就哪怕5000块开始才开始缴税,都有一半的人不用缴税了,你就知道现在贫富差距有多大了。
现在的就业形势都恶劣到什么程度了,连基本的劳动法,八小时工作都难以落实,知道为什么吗?
我可以告诉你,由于我国的经济它不是对外扩张,不是殖民,也不是经济霸权,也不是搞这个。经济之所以快速发展,是选择了走那条非常血汗的会让无数人痛不欲生的道路。
而这条路呢就是对外经济,对外经济呢本质上就是需求来自外部,订单内部只负责做生产力,工人呢在这其中扮演的就是生产力的角色,它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因为是工具,所以自然得不到劳动权益的保障,你买不起你生产的东西,不管是楼房还是手机,你一样都买不起,那些东西都不是为你服务的。你又怎么可能拿到什么劳动权益呢?需求都是来自外部的,所以只能对外面的人点头哈腰。至于内部的人,不管怎么反抗都不会有任何价值,毕竟他们只把你当工具看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996文化盛行,加班文化屡禁不止和劳动法始终无法落实的一个关键原因,因为你作为工人阶级,你始终只是一个工具,你不掌握劳动生产资料,也不是消费者,那自然你的话就没人去听了呗。
一旦我们的教育,房地产,对外贸易全部都折了,就导致了你们的现在就业越来越难,就业形势的不乐观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之前埋下的各种地雷,现在不过就是逐一引爆了而已。
可该死的是,网站上依然粉饰太平,继续鼓吹我们的经济蒸蒸日上,但是生育率不会是假的,结婚率也不会是假的,这些数值逐年往下掉就是最好的证明。更有甚者,那些所谓的专家,孩子是什么耐用消费品,鼓励人买房拯救经济,说什么年轻人不谈恋爱,不结婚,不买房是自私的,这种蠢话。
刷一遍这个博主的视频,你就可以看到年轻人眼里的光是如何被房价和压力一点一点熄灭的。
我大概是从一年前关注的这对小情侣,他们13年相识于大学,8年恋爱长跑,15-20年异地。
两个人双向奔赴,分享各种最真实的生活细节,从他们视频中的烟火气,你能感受到朴素的中国式青年是如何努力生活的。
然后他们一年前在郑州买房,贷款102万。
浮动LPR利率加162个基点,4.65+1.62=6.27%的利率,月供6300元,30年。
买房后不到半个月,女生公司全员降薪,基础工资降到只有2000多,哭过一场,觉得自己不能给男生分担更多房贷。回家在菜市场想买块肉,无奈最后只买了块豆腐。
买房后,还要继续租房生活。
但这点挫折不会击倒乐观向上的他们,他们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成功怀孕、领证、结婚,两个人依旧在共同努力地热爱生活,还考虑要不要去摆地摊补贴房贷。
平常一有空就去工地看自己的房子盖到了几层。
直到第一个新闻,郑州房贷利率从6.27%,降到五年内大学生可以4.7%。(前几天又下调了)
他们第一次不淡定了,女生眼睛里充满了委屈。单是房贷利率的视频,就发了好几条“为什么给后来人那么低的利率,怎么就不能把我们的利率也调低呢”。
他们其实还不懂,他们以为每个月少还1000利息,但相比之下每月其实少了至少2000的利息,毕竟利息少了,本金提前多还,这样利息少还的就更多了,30年可以少还大约50万左右的利息。
可这仍然没有击垮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们领了证、办了婚礼。
分享他们感受新生命胎动的喜悦
直到他们看到第二条新闻,融创爆雷,女生眼里平常一直发光的眼睛,再一次黯淡了下来。(对不起兄弟我们第一次写回答把自己写乐了哈哈哈这个男生的表情,咳咳严肃)
但之后他们依然相信融创可以挺得下去,光是去工地看房子,就每个月都要去看一次,并且说距离交房27个月,还要再来27次。
终于最后一次去工地看房10天后,他们的工地也停工了。女生的眼睛明显哭过,评论区里说“我看到了女孩眼里没有了光,还有了黑眼圈”
而半年以前这个女孩的眼睛还是那么的明亮,在她以前的眼睛里,永远可以看到向前向上的希望。
而距离刚刚买房时,才不过一年。而这个房子的故事,估计也远未到终点,后续可能是数年的扯皮维权,甚至他们的孩子出生后都可能都还住不进这刚买的房子。
其实他们如此努力乐观生活,还是十万粉抖音博主,并且两人互相理解、信任、支持,未来或许能脱离这个泥潭。但是那些比他们性格差、关系差、经济差、认知差的家庭,又该怎么办呢?
不要说什么生育率是这个发达国家的陷阱,每个人都会经历,纯粹扯淡,那法国怎么说?人家也有生育率低,后面不也马上就上来了。
无非就是给的钱多,给的钱少的问题,没钱就不要找这种遮羞布,真的很丢人的。
搞得现在的年轻人哀声怨道,还批评年轻人不肯脱下长衫,自顾享受,自私。
为什么以前抱怨的人不多呢?是因为以前经济在发展,大家给的钱多,无非就是多劳多得,所以没人愿意抱怨,再加上工作岗位也多。大家都忙着工作,没空上网,现在是反过来,工作岗位少了。劳动多了,钱少了,大家有更多的时间来这个批评社会了。
我特别讨厌人口红利这个词语,因为这这个词语代表的是千千万万的家庭被无情的剥削。而他们的无私奉献,最后只是沦为了经济数据上的一串串指标与数字。
不去解决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不去落到实地去解决年轻的困苦问题,天天在网上塑造一副康熙盛世的模样,还要指责当代的年轻人。
有些时候,我光是看着当代年轻人,我都觉得难,你们只是比别人晚出生那么点,你们就要忍受生活困顿,既落不到时代半点好处,既无望改变这个世界,到最后还要落人口舌,横加指责,可你们又何错只有?
具体的就业情况和经济形势,你可以参考日本和韩国,有些话我不能讲的太直白和露骨,否则这个回答会被删除的,但是总的来说是非常讽刺和令人觉得可笑的。
有些时候我真的希望能帮到你们,但我回顾自身,光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已令自己憔悴不堪,又何以谈家国情怀,对你们我只有注视,时代给予你们的难题,相信你们后人的智慧终将征服,我发自肺腑地为你们祝福。
后续更新:
其实并不是国家树立唯读书宿命论来回笼资金,而是国家默许当时这样读书社会氛围。
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国家完成许多事情。
首先这种论调迎合了当时的大学扩招的时代背景,大学之所以扩招,他背后其实不单单是提高国民知识素养的一个目的,而是一箭双雕或许三雕甚至四雕。
要知道,我们的父辈当年有很多人是没上过大学的,他们对学历有着莫名的崇拜,对于大学扩招,利于自己子女的事,是恰逢迎合了他们的遗憾的,他们也愿意花更多的钱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大学里进一步学习。
除了迎合当时父母那一代的心愿,他也能将当时只会储蓄的中国人,心甘情愿的掏出来供孩子完成大学学业,而对于国家,它当然喜闻乐见,因为不储蓄去消费,就等于创造了就业,带动了经济发展。
同时国家也知道一直从事低端行业不行,做产业升级也需要一批有点知识分子工人,于是也支持,也出现一些政策支持,也导致非常荒谬的事就出现了。
越来越多的中学在农村城镇中消失,孩子到了念中学的年纪,就只能跑到城里,因为政策的支持下放城市后,地方政府对农村城镇教师编制进行转移,顺带做起了土地财政,你不落户,你的孩子根本没法读市里的公办学校,于是农村城镇的人被裹挟着进城落户就业,又给地方提供劳动力又给地方提供消费。
那些要买够多少年社保才能在当地买房的政策,你们真的就看不出来,这就是对农村城镇赤裸裸歧视的政策吗?
往前看20年,一个城市的崛起,往往就是地方政府利用这些政策支持在玩土地财产,吸取农村以及小城镇人口的血成长起来的。
倘若仅仅只是这样,那也就罢了。
毕竟乌鸦尚且懂得反哺之恩。
但有反哺吗?
我从商创业很多年了,前几年疫情封控,你们扪心问问,有多少老板一声不吭,都在支持的,但是结果呢?一年两年三年,最后呢?
中间都有啥?
教培一刀切,这一刀下去,数十万人,数十万个家庭陷入窘境。
强硬的清零,多少行业生灵涂炭,他们的窘境是自己的问题吗?
我身边不少人三年下来从风光无量一下变得负债累累,甚至有好几个已经选择自行离去。
你们自己看看问问其他老板,或者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过得怎么样?
你们再看看最近的资本市场,有哪个民企拿到融资了吗?再看看投资机构,有几个募资上来的?
以前那些专门做投资的人,你问问要不跟GOV沾点关系的,有多少能在这场大浪中站稳脚跟,有多少投资人离开了风雨十多年的资本圈?唯有民营民生输得一塌糊涂。
我不爱在评论区的人抬杠,我也不会去删,法国的社会福利保障感兴趣自己去查,我不拿法国举例,拿德国也一样。
我还是那句话,不要粉饰太平,国家资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你们自己结合这数十年的发展看看就知道了,国家越来越富强,为什么上至社会精英,下至平民百姓,都感觉压力山大。
顺便我在这里重申一下立场,我是国人,生在这片土,长在这片土,有家土情怀,有情绪,但不代表我想搞“颜色”。
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删了40%,不然太敏感了过不了审,想看完整版的可以加我私人号:CH09908
这篇答案太过露骨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存活,如果有缘看到的就点个赞吧吗,也欢迎大家收看我这些年总结下来的一些经验,相信一定对你有帮助~
如果这篇答案被和谐,更多不能说内容我会更新到我的公众号:【里昂随笔】分享外面看不到的人情世故、社会经验和社会潜规则。
点赞一定让你今年暴富,关注里昂,带你看透社会本质~
发布于 2023-07-14 02:20・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里昂先生 - 277 个点赞 👍
因为财富完成了新一轮收割,财富现在都在权贵手里。
以前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食其力。现在万物国有,山是国的,水是国的。
给你一块面包价,你不干就要饿死,你干不干?你没得选,你们都没得选!所以它们为何要花两块面包的价格雇你们干活?
发布于 2023-07-15 00:34・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21 个点赞 👍
开放前,首先是吃了世界疫情混乱的红利,其次有政策帮助的企业和个人度过短期困难,而且当时大家有余粮。疫情延后了当今经济问题的爆发,而不是开放了反而不行了。
下滑的原因很简单: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是第一要务。
编辑于 2023-07-14 15:5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Raiden - 79 个点赞 👍
因为疫情管控之于中国,就相当于侵略乌克兰之于俄罗斯。本质上都是在主动帮对手祛魅。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前的欧美:可不敢招惹俄罗斯,能源依赖他们,还有号称世界第二的军力,不开心了等下百万装甲碾压欧洲就不好了。所以格鲁吉亚绥靖,乌东绥靖,哎呀只要满足俄罗斯他能停下就好了。
疫情前的资本:可不敢得罪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和产能都依赖于他们,脱钩?想都不敢想,跟中国脱钩我们去哪里找那么好的供应链?帮他们给川总吹吹风,帮他们游说下欧盟政府,这生意是一定要做的,价值观什么的都是虚的,只有钱是真实的。
转眼到了2023年。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后的欧美:世界第二军力就这?!就这?!一战的战术二战的装备,元帅将军们倒是各个捞钱捞得挺肥,京子游艇别墅也不错。能源好像缺了俄罗斯也没什么,有得是愿意卖的。就先开会商量下战后怎么瓜分毛子在东欧中亚的蛋糕吧。
疫情后的资本:啊啊啊,怎么一会封闭了,啊啊啊,怎么又停摆了,啊啊啊,中国供应链没了怎么办?!啊啊啊。。。等等,好像也没那么严重嘛,转移到东南亚,南美,东欧,北非,都挺好的,还离我们近点,友岸外包,他们也不像中国这么难说话,哎哎哎,以后好像不用看中国脸色了~~
所以你看,疫情开放后经济为什么反而下滑了?因为聪明钱都跑了,它们抛弃中国了,它们觉得,不带中国一起玩,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编辑于 2023-07-14 21:5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YoYo - 57 个点赞 👍
扯那么多干嘛!2021+2020两年的核酸都他么比不上2022一个月的多,这么明显22年是专门流出来捞钱的一年,而我国明显是外需趋向的投资型国家,你动不动封城哪个老板敢继续做。
发布于 2023-07-15 00:44・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我当明月逐天涯 - 4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温酒 - 33 个点赞 👍
可能因果倒置,实际上经济在2019年底已经下滑,当时的GDP增长率只有6%,即使不发生疫情,大概率未来的增长率也在2-3%之间浮动。
相反疫情恰恰遮蔽了经济下滑的现实,并且在2021年,可能是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正是国外疫情肆虐,而中国的清零政策基本能够维持,那一年正是从经济转向安全的标志。
但是到了2022年,财政已经支持不下去清零。
而往往寄希望于,由于放开导致的消费旺盛。但是它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消费根本上需要钱,而清零政策恰恰提供了一个不良的信号,就是储蓄的重要性。所以清零政策一方面削弱了民众的钱,没有更多生产,还造成了更多失业。另一方面对于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开始使人们更不愿意消费,相反更加依赖于储蓄。
除此之外,就是疫情以后,大量的企业倒闭,倒闭潮带来的就是失业潮,也就导致经济下滑。
发布于 2023-07-16 08:09・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林先生 - 17 个点赞 👍
一个人刚得了癌症,正好体检检查出来胃里长了个东西,要活检最好手术切了,结果这人说你看我这么壮的小伙子,怎么可能有癌症,不管它,过了阵子胃痛,又去看医生,医生建议赶紧检查,小伙子怕胃镜,又说没事,稳中向好,又过了阵子,他妈劝他听医生的话,他怼他妈说,你不信我是不是?这是信任问题,你宁可信外人不信我!他女朋友也帮腔,谁说检查了就能好,你看隔壁小欧,检查做了,还动了手术,还不是癌症死了?别老相信西医,别老算身体账,要算心理账!然后过了阵子胃癌晚期了,终于去做了检查,也做了手术,切开一看,癌细胞转移得到处都是,医生又给缝上了,然后他女朋友又跳出来说,你看我说啥了,检查,动手术还是得死吧?他则说,这是恢复过程中的正常挑战,我不会死,我会稳步恢复
我能说啥,这俩人天生一对,锁死
发布于 2023-07-16 04:28・IP 属地日本查看全文>>
为什么又要改名字 - 12 个点赞 👍
这就是怎么评价疫情冲击的问题了。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很多种说法。
偏负面的说法,就是疫情的严格管制,封控,使得大量居民收入受到影响,个体户商户收入受影响,居民流动限制,管控成本增加,使得中小企业收入受到影响;当然,更加上纲上线一点,就是疫情期间的强政府管制,挫伤了对市场的信心,导致人们对管制的恐惧,进而导致市场的退化。
但其实也有正面的影响。疫情冲击前,中美贸易战就已经打响,双方贸易冲突加剧。疫情反而按下了暂停键。这个过程中,中国在很长时间内,由于出色的管控,反而使得国内的生产供给端受到的冲击较小,外贸反而逆势增长,使得经济还比较好。仔细回忆起来,在22年上海疫情开始后,各个城市的封控,对经济的冲击才比较大。
疫情放开之后,服务业已经在逐步恢复。服务业是恢复得最快的,因为服务业所涉及的资产较少,供给弹性更强;只要管制放松,供给就立马跟上。
但麻烦的是总需求在下降。
总需求下降有几个方面因素,
首先是外贸端的变化。外贸的产业升级,从劳动力密集产品转型为资本密集产品,从而使得外贸收入中,工资份额下降,利润份额上升。而利润对应的边际消费力小,当前产能过剩情况下,投资又比较保守。
其次,就是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疫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尽管在疫情前,就已经出现红线后的房地产市场下滑。但疫情对于个人的生命体验,对于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封控对个人心理造成的影响,也会反映到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上。巨大的冲击,包括疫情放开后,人群集中感染,老年人的死亡增长,都会对个人的消费的时间偏好形成影响。从而使得个人对长期负债产生抗拒。
中国的经济结构在发生较大的变革。
高端产业,已经有可喜的突破。简单的房地产这种数量扩张性的投资,已经进入调整期。人们需要更多的消费,投资的利润率在下降。整个经济体系,需要在工作时长,劳动福利,基本福利方面,做出调整,以反映国家的资本和劳动要素禀赋的变动。在结构调整完成前,结构的失衡必然会带来很多问题。但前景仍然是可期的。
当人们总体在开始反思,是希望更多更大的房子,更豪华车辆,还是希望更多的闲暇,更多的休闲的时候。当然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996的加班,到底是为自己升职加薪,还是为老板的香车美女的时候。
意味着整个社会,对于劳动与闲暇的时间偏好,以及资本与劳动的分配,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发布于 2023-07-14 18:20・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常安 - 11 个点赞 👍
因为中国对外国的反向pua结束了。
疫情刚开始时,欧美使劲的黑中国,pua中国必须做这个做那个,这事发生在欧美,我们民主体制会如何如何,总之就是超级完美。
没想到,中国真捅了自己两刀,还说负责任的政府就得这么干,大喊你跟不跟!
这下欧美傻了,前面调子起太高,老百姓都认可了,转弯哪有那么容易?再说,说不定我们民主制度,真的就这么牛逼呢。
欧美对视了一眼,要不,试试?
其他国家一看,欧美都干了,我们不跟不行啊,国内的“自由记者”、ngo也得逼着我们干啊。
一试,个个请病假,供应链彻底乱套。结果,中国从病床上爬起来,说我还能996……
于是,中国开始反向pua,说按我的方案来,肯定有效,没几天病毒就没了。
结果就是,那两年全世界只有中国有产能,出口赢麻了。
但欧美毕竟不傻,意识到他们搞不定后,慢慢的改变宣传路数,然后肉身硬抗,扛到病毒毒性下降,同时对中国再发起一波pua。
等到中国开放,欧美民间再无疑问,可以毫无顾忌的重组供应链,2020年就想干的事,现在立即安排上,中国出口自然就暴跌了。
另外,疫情期间还有个背锅侠,老子天生英明睿智,没发财都是国家管控的错。你看欧美文章都说了,一放开经济腾飞,比如越南。
开放吧,开放就起飞了。
结果一开放,兴奋的去炒房炒股票,雪上加霜……
发布于 2023-07-15 12:00・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玄德 - 9 个点赞 👍
疫情爆发前:《都怪发现太晚,要是在美国第一时间就被按下去了》
疫情初期:《都怪反应太慢,死一个人我都不能接受》
疫情中期:《都怪在乎人命,人家美国死一百多万日子过得跟花一样》
疫情后期:《都怪清零,饭都吃不起了,躺平后经济一定起飞》
后疫情时代:《都怪躺平太晚,早躺平经济早就起飞了》
编辑于 2023-07-15 07:50・IP 属地韩国查看全文>>
高超音速蛋卷 - 7 个点赞 👍
小红被坏人绑架了,好几天都滴米未进。一直没收到赎金,坏人也没耐心了,紧紧勒住小红的脖子打算撕票,小红顿时呼吸急促,憋得满脸通红,脑子里一片空白,唯一的感觉就是需要氧气,需要氧气,需要氧气。
突然,远处传来了警笛声,坏人吓得张惶而逃,小红呼吸也慢慢平静了下来,身体的机能也慢慢在恢复。
等警察破门而入来解救他的时候,小红满腹委屈地想:“为什么放开了勒住脖子的手,自己感到又渴又饿,之前就没感觉呢?”
发布于 2023-07-14 20:4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逆江小鱼 - 7 个点赞 👍
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核心是兔鹰关系的变化在影响,疫情是迷雾,掩盖兔鹰脱钩的影响,也加速和放大双方的斗争,而这种影响是相互的,现在外面通胀我们通缩,大家都不敢花钱在不必要的消费上,造成需求减少。
本人医疗电子制造业,外贸为主,总结18年至今的行业变化路径,就能看到一些发展趋势在里面。
18年贸易战开始制裁华为,我们担心进口芯片供应链不稳定,19年开始导入国产替代,年底已经完成全部国产替代。
2020年初疫情爆发进口物料炒上天价,我们用国产完美避开这一轮涨价,当年全球只有国内能够大量供应,因此2020年国内外贸订单大增,深圳房价也上了天。
2021年初鹰放开管控,开始发钱刺激经济,来自老米订单大增,下半年欧洲日韩放开管控,又发钱,欧洲日本订单大增。到21年下半年订单还不错,但是更高层面好像有意控制出货减少贸易顺差,比如拉闸限电,住房不炒等等,深圳房价开始自由落体。
22年外面基本上都放开了,发了很多钱消费本该大增的,可惜大毛二毛开搞直线拉高外面的生活成本,非必要消费需求开始大量减少。国内上半年香港开放年底全面开放带来一些订单需求,小忙一阵。至此看似一切正常应该回到正轨,实际上是回到贸易脱钩的轨道上了,再叠加疫情,两毛战争等等因素情况更复杂。
进入23年消费行业订单大量萎缩,欧美外贸为主的订单叠穿地板,大大小小工厂订单不足没事干,越南等产能转移承接国家一样艰难。俄、中东方向贸易尚可但体量小不够塞牙缝,下半年继续看空,一切要等到贸易关系改变才会好起来,至于什么时候转变等25吧。眼下斗争双方在政策层面开始刺激(深圳双拼可以拿单证了),等到这些刺激依然无法改变现状的时候就会坐下来谈利益划分了,然后才会在新的轨道上运行。
目前的格局是一个印钱一个干活,但是印钱的没有节制,干活的挣一堆废纸又买不到东西(被制裁),这个循环链已经不可靠不被信任了。需要生成新的循环链或者深入改造现有循环链。结果是那种就看谁撑的久了。
发布于 2023-07-15 07:5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七年半 - 6 个点赞 👍
按理说开放应该会好起来啊
我不知道你按的是什么“理”。
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保守估计,新冠病毒后遗症每年最少为美国经济造成3.7万亿美元的损失,并促进5280亿美元的医疗消费市场。
Long COVID may cost US economy $3.7 trillion (beckershospitalreview.com)
由于人口密度、人种ACE受体等原因,这个数字在中国只高不低,即中国每年会因为【与病毒共存】政策,损失25万亿人民币,其中3万亿人民币会转化为医疗保健殡葬等消费市场,实际损失22至少万亿人民币,约合每天支付一个【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天)。
当年支付【马关条约】,对清政府是一个经济上的挑战。
而现在,每天打输至少一场甲午海战,每天向新冠病毒支付至少一个【马关条约】,经济形势又会如何呢?
编辑于 2023-07-15 00:1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还是不注名好 - 4 个点赞 👍
按理来说。。。。是按谁的理???
经济是很复杂的,人员流动只是其中一环。。。。你们觉得只要流动起来经济就会变好,但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开放最大的问题就是恐慌,人对病毒的恐慌。企业对末来的恐慌。如果病毒真能像这帮乐观的人想象得那样,这种恐慌需要好多年才能消退。如果病毒的问题像那些论文写的那样严重,那么,恐慌只会越来越大,不会消退。
如果我是企业老板,我看了外国开放后的数据,我也提前缩起来保命。好多人总说,外国开放哪有不好啊。我不和你挣这个事,因为你可能都没看数据吧。最简单的道理,如果经济好,美国不会大放水的。。。。
楼上看见好多回答。。。不用细说,他们说得这些完全无法论证为什么是从开放后经济断崖式的下降。PPI那条线是我看见最神奇的线,上半年每个月的税收除了增值税全是同比下降。虽然增值税是大头,大概占了40%左右。但是,增值税是依附在其它产业上的,其它产业萎缩。慢慢增值税也不可能上得去。。。。
如果不开放,经济会不会变好。。。。我觉得也不会。但肯定不会差到这种地步。
个人认为,这时候就是保存量,不去抢增量。。。也许是最稳妥的办法。
发布于 2023-07-12 18:2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乔纳森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灵剑 - 2 个点赞 👍
管制越加强,经济活力就越差
这是规律
新冠放开之前,大家还没意识到管制加强了
新冠放开以后,大家才明白管制不是因为疫情而导致的,管制是因为其他原因并且还会长期存在
这就造成了很多人都对经济增长变成悲观,然后自然投资意愿下降,消费水平下降
毕竟管制力度越大,经济的不可预测性就越大
除非你有本事避免不可预测性造成的风险
不然这个时候大胆投资就是有毛病
随着更多人关注管制力度加大,避免非正常风险就会成为主流,然后各显神通
比如境外投资,会请更多的二代三代
干活不干活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什么风险提前说一声
大型私企会请更多的退休干部
工作就俩件事,避免风险和帮助沟通
中小企业请不了二代和干部
除非上头有人,不然只能用保守来避免风险了
这种保守会长期存在,很多你觉得跟经济无关的事情都会增加这种保守
比如评论很难发出来,审查加强,莫名其妙的会议和辟谣,大佬跑国外等等都会影响大家的心态
跟这些事情相比,所谓的国际环境严峻反而是保护经济的重要因素
起码他们还背锅了
发布于 2023-07-15 06:2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金陵小老头 - 2 个点赞 👍
中国现在处于产业升级刚刚成功以后得阵痛期,这个阵痛期本来就是要出清一下落后产能的。
中国GDP增长百分之四点五叫下滑崩溃药丸,日本GDP至今只有1995年的百分之九十叫有希望的强国,你们这些清零遗民搞团建的时候能不能做一下横向对比啊?
编辑于 2023-07-15 10:22・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佳能数毛党 - 2 个点赞 👍
疫情前,世界经济整体上也是通缩的,美国一直在为通胀达不到2%头疼。
疫情来了,美国如愿以偿,通胀瞬间达到8%,这下再也不用担心通缩了。
但疫情期间的通胀背后是以透支需求为代价而达到的,就像一个人体温低,然后他发烧了,发烧之后身体变热了,这样的热是不正常的,是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的。
就是因为中间出了个疫情,所以人们可以把所有经济下滑的锅都甩给疫情,这是不对的。
就算没有疫情,全球经济也是下滑的,疫情只是推迟了下滑的发生而已。
小美第一次考试80分,第二次75,第三次40,第四次65,然后老师夸小美65分比上次整整提高了25分
小明第一次考试80分,第二次75,第三次85,第四次70,老师说小明退步了。
西中经济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发布于 2023-07-15 15:3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枕水 - 1 个点赞 👍
得了癌症发现的时候基本都是晚期了,疫情在21年反而起到了回光返照的作用。
再说20、21年全世界经济因为疫情都是普遍下滑,这才是普遍的现象。中国22年底放开,有多少人打了三针都没用还是得阳。再加上好多跨国公司见识到你的能力了,去年富士康停工造成多大损失啊,万一再有一次呢。新钱喜欢风险,老钱厌恶风险。
再说国内,19年之前还是人民企业家的马爸爸到了20年成了资本家,到了21年又成了吸血鬼,到了23年又又又成了自己人…外国人不知道中国人他自己不知道这是啥意思吗。抗战时期的资本家、解放战争时期的资本家、三大改造时期的资本家这都是当代史啊。
发布于 2023-07-15 03:53・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fly酱 - 1 个点赞 👍
我记得22年年中的时候在知乎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一家经营一家工厂近30年。手里有一定的稳定客户资源。因为封控,订单无法完成,赔了不少钱不说,这些客户还找了新的供货商。也就是说,这些客户一旦流失,几乎就永远流失了。
封控不光影响当年的收入,还一并断了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财路。
发布于 2023-07-15 03:36・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骨灰 - 1 个点赞 👍
明明是增长了,睁眼说瞎话是吧。2023你还能出去找工,2022你出都出不去,外面工价多少又跟你有啥关系呢。
2022年gdp增长率3%,2023无论如何也超过3%了吧。
2019年,gdp增长率6%,2022年gdp目标增长率5.5%,实际增长3%。
从6%到5.5%这下降的0.5%是可以预计到的,所以目标并没有定6%,这是世界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
而预计不到的是封控多久,最终实际3%,从5.5%到3%这2.5%,就是疫情的影响。
2023无论如何都不会低于3%吧。有多少人认为继续封控下去,还会延续2021年的态势,而不是2022年呢。
编辑于 2023-07-15 10:33・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搬砖搬砖搬砖